設置路徑分析參數
對話框左側是關于毛坯面的設置,右側為關于最終模型的設置。毛坯面共有三種生成方式,即由長方體形狀的塊狀材料構成,或者由某把刀對一些面(當前的可視面)進行平行截線精加工后構成,或者是由用戶選擇一些曲面構成。
圖1所示是“路徑分析設置”對話框中。
▲圖1 “路徑分析設置”對話框
一般而言,使用長方體材料構成毛坯面。當用戶是在被加工過的某工件上做清根或某種加工時,可以選擇先前做加工所用的刀具來設置當前的毛坯面。如果用戶有毛坯曲面,則可以直接選擇這些毛坯面生成路徑分析所用的毛坯面。在使用后兩種方法生成毛坯面時,首先選擇相應的毛坯面生成方式。
如果是由精加工刀具生成,則“選擇精加工刀具”按鈕會變為有效狀態。單擊該按鈕,在彈出的刀具庫對話框中選擇一把精加工刀具,所選刀具的名稱會出現在該按鈕后的文本框中。如果是由毛坯曲面生成,則“選擇毛坯面”按鈕會變為有效狀態。單擊該按鈕,系統會提示用戶選擇曲面,選擇結束時所選曲面的數目會出現在該按鈕后的文本框中。(組合面中的曲面會按照分離為單張面時曲面的個數計算。)注意,凡是在毛坯面中出現的曲面將不再作為最終模型的曲面使用。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毛坯面的后兩種生成方式特別適用于類似情況的干涉檢查功能。因為有長方體材料構成的毛坯面在進行干涉檢查時,時常會發現很多干涉的路徑。而實際的材料并非長方體類型,在實際加工中不會發生干涉。
對于毛坯面,還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按法矢方向變厚一點或變薄一點,這是通過設置毛坯量參數實現的。該參數為正時,材料會在原有基礎上再增厚一層;反之,則變薄一層。
圖1所示對話框中角點1、角點2參數設置了比較區域的大小。比較區域大小可以通過單擊“拾取”按鈕,以拾取點的方式指定,也可以單擊“模型尺寸”按鈕,以模型的大小為比較區域。當用戶知道欲比較區域的范圍時,也可以直接輸入坐標值。
對話框右側的參數為關于最終模型的參數。最終模型可以由可見曲面或所選路徑的加工面和干涉面構成。表面余量可以由用戶設定,也可以用路徑的,即所選路徑的最小表面余量。曲面的加工精度為離散曲面時所用的弓高誤差。
用戶可以自己指定,也可以通過單擊“所選路徑的最小加工精度”按鈕來設定。標記過切路徑的范圍用于將過切量位于這兩個數之間的路徑記錄下來,以便用戶察看過切的路徑段。注意:這里缺省的最小過切量為0.002。
也就是說,凡過切量達到該值的路徑都可能被記錄。而系統提示是否有過切路徑的過切量的最小值是0.01和3倍加工精度的大值,即:即便用戶看到有標紅的過切路徑了,但系統認為提示路徑過切。這是因為這些路徑的過切量超過了0.002但是沒有達到0.01和加工精度中的大數。
另外需要特殊說明的是從“刀具路徑\路徑分析”菜單或路徑樹中點擊鼠標右鍵的上下文菜單進入路徑分析命令時,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由于從這兩個入口調用該命令時設置的缺省參數不同。
從“刀具路徑\路徑分析”菜單進入路徑分析命令時,“最終模型構成”的缺省參數為所有可見面,表面余量處理為用戶指定,表面余量為0,曲面的加工精度為0.01;從路徑樹中點擊鼠標右鍵的上下文菜單進入路徑分析命令時,其缺省參數為所選路徑的加工面和干涉面,表面余量處理為用路徑的,曲面的加工精度為所分析路徑的最小加工精度。
一般情況下,用戶應當從路徑樹中點擊鼠標右鍵的上下文菜單進入該命令。這樣分析的結果更準確一些。
注意事項:
兩角點的Z坐標會決定毛坯上下表面的位置。用戶在使用時,應當保證這兩值一個大于等于比較區域內模型的最高點,另一個小于等于比較區域內模型的最低點。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