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進行排樣優化計算,將樣件緊湊地擺放到材料邊框內。

排樣前系統自動判斷樣件是否位于材料邊框內部,位于材料邊框內部的樣件在排樣時將保持不動。因此排樣前應當先把需要自動排列的樣件移到材料邊框外。

如果需要取消原先所有的排樣狀態,全部重新開始自動排樣,先點擊“排樣重置”按鈕,再進行自動排樣。

操作步驟:

1、選中樣件:

選中需要參與排樣的樣件。被選中的樣件將出現兩個操作手柄。系統將只對被選中的樣件進行排樣,如果沒有樣件被選中,則對所有樣件進行排樣。

選中樣件.jpg

▲圖 1 選中樣件

2、點擊“自動排樣”按鈕:

點擊導航條上“自動排樣”按鈕,系統彈出“自動排樣設置”對話框。

“自動排樣設置”對話框.jpg

▲圖 2 “自動排樣設置”對話框

3、設置排樣參數:

在“自動排樣設置”對話框中設置與自動排樣有關的參數。各參數的具體含義請參考“自動排樣”功能按鈕中的“參數定義”。

4、開始排樣:

設置完畢,點擊對話框中“開始排樣”按鈕。

5、等待排樣結果:

系統開始自動排樣,并彈出排樣進度工具條提示自動排樣的進度。在自動排樣的過程中可以點擊“取消”按鈕終止排樣過程!

排樣進度工具條.jpg

▲圖 3 排樣進度工具條

參數定義:

排樣精度:

排樣樣件的定位精度。也可以想象為將材料內部區域均勻網格化,網格間距即為排樣精度。

當樣件和排樣邊界尺寸較大時,可適當加大排樣精度值(降低排樣精度),以加快計算速度。當樣件和排樣邊界尺寸較小時,可適當減小排樣精度值(提高排樣精度),但排樣精度過高,會大幅增加計算時間。

修改自動排樣精度后將導致全部重新排樣。

復制樣件:

選中該選項,則將原始樣件的拷貝排放到材料邊框內,原始樣件保持不動。否則直接將原始樣件排入材料邊框內。

孔內排樣:

在具有內孔的樣件的孔內排入較小樣件(嵌套排樣),進一步提高材料利用率。要進行孔內排樣,在設置搭邊間距時必須選擇“保留島嶼”選項。

旋轉步距:

自動排樣需要對每個樣件進行旋轉以探測出一個較好的排放位置,旋轉步距為旋轉探測的每步旋轉角度增量。步距越小,排樣結果一般來說會更好,但排樣時間也將增加。

系統提供了三個旋轉步距選項:

a、不旋轉

排樣時樣件不進行旋轉,只進行平移。

b、整數角旋轉

排樣時樣件除進行平移外還按指定的整數角度進行旋轉。

c、精細旋轉

排樣時樣件除進行平移外還按指定的小數角度(0.1—0.6)進行旋轉。

孔內排樣示意.jpg

▲圖 4 孔內排樣示意

為產生較好的排樣結果,有幾條原則需要注意:

1、大小樣件搭配在一起排樣時,產生的排樣結果一般較好。

因為小樣件可以充分利用大樣件之間的空隙。

2、對于一些高度耦合的樣件,可以人為的先把它們拼裝在一起,轉為圖形組或集合,作為一個整體再參與自動排樣。人機結合的排樣效果比單純依賴計算機排樣要好一些。

3、當對材料利用率要求不是太高時,可以適當加大旋轉步距,以加快計算速度。對于矩形件或外形較為方正時,將旋轉步距設為90度可以大大加快計算速度而不過多影響材料利用率。對圓形件可設為不旋轉,排樣結果不受任何影響。當樣件和排樣邊界尺寸較大時,可適當加大排樣精度值(降低排樣精度),以加快計算速度。

當樣件和排樣邊界尺寸較小時,可適當減小排樣精度值(提高排樣精度),但排樣精度過高,會大幅增加計算時間。

4、由于自動排樣的優化目標之一是盡量降低排樣結果的總高度。當樣件數目相對于材料面積來說較小時,將材料邊框橫放和豎放的排樣效果可能很不一樣。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調整材料邊框的方向。如下圖所示,雖然兩種排樣結果的總高度是一樣的,但邊框豎放的排樣結果的材料利用率顯然要高一些。

高度耦合樣件.jpg

▲圖 5 高度耦合樣件

橫排與豎排.jpg

▲圖 6 橫排與豎排